当前位置:首页 > 武装部 > 安全指南
防盗、防骗学习资料
2025-02-20 09:25 | 编稿:郭益民 
  防盗篇
      一、校园盗窃类型
      据统计,在高校,盗窃案件占所发生的各种治安、刑事案件总数的90%以上,其中这90%的盗窃案件中95%以上为可防性案件,即完全可以通过受害人加强防范而避免的盗窃案件。被盗的物品主要是电脑、手机、电动车、自行车以及现金、银行卡等,盗窃地点多发生在宿舍、食堂、图书馆、球场等。被盗原因主要是疏于防范,有的同学离开宿舍不关门;有的开着宿舍门蒙头大睡;有的专注干其他事情,对外人进来毫不知晓;有的晚上睡觉不将门窗反锁;有的常将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随手乱放……这些都给盗窃分子以可乘之机。
      校园盗窃分子主要作案方式有以下几种:
      1、借口找人,投石问路。作案分子流窜于宿舍寝室中,往往以各种借口为由,趁人不备,寻机作案。比如:推销文具、美容等小产品、找同学、找老乡、社会调查等。
      2、乱闯乱窜,乘虚而入。不需踩点到处乱窜,趁宿舍无人随机盗窃,一旦被发现,而以找人、借东西等为由全力而退。
      3、见财起意,顺手牵羊。有些偶然机会,顺手盗窃。如摩托车、自行车未锁被顺手盗走;趁宿舍无人,顺手将财、物据为己有。
      4、伪装老实,隐蔽作案。个别人表面老实,实为以此作掩护,作案不被怀疑。很多进入宿舍盗窃的人员,一般都装扮成学生模样,背着书包、戴着眼镜或手里拿着书。
      5、浑水摸鱼,就地取财。作案分子趁宿舍发生意外情况或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如新生入学报到,人员集中,财物保管出现空档,乘机或趁人不备盗窃。
      6、里应外合,勾结作案。校内人员勾结外人合伙作案,隐蔽性强,破案难度大。
      7、攀爬翻窗,撬门拧锁。作案分子趁学生上课、宿舍无人或夜深人静,人员熟睡,通过爬水管、爬墙翻窗户、阳台入室或胆大妄为撬门扭锁入室盗窃。
      校园盗窃分子主要作案手段有以下几种:
      1、顺手牵羊。作案分子趁人不备将放在桌上、床上、走廊、阳台等处的钱物信手拈来而占为已有。此类案件在寝室、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均常有发生。
      2、乘虚而入。作案分子趁主人不在,房门、抽屉未锁之机入室行窃。这类盗窃往往比顺手牵羊造成的损失要大。
      3、窗外钓鱼。作案人用竹竿等工具在窗外将被害人的衣物钓走,或在走廊上直接将靠近走廊窗户的财物盗走。
      4、翻窗入室。作案人翻越没有牢固防范设施的窗户、气窗等入室行窃。
      5、撬门扭锁。作案分子使用各种工具撬开门锁、抽屉而进行行窃。
      6、跟踪扒窃。作案分子通过选择跟踪目标,利用公共场合的拥挤和受害人的麻痹大意,将受害人的钱物窃走。此类案件多发生在食堂、球场、公共汽车等场合,甚至走在马路上也被作案分子跟踪盗窃。
      7、熟人窃卡。作案分子利用被害人的信任,窃取被害人的银行卡、存折及其密码进行盗窃。此类案件往往是被害人“最亲密的人”作案。
      二、典型案例
      【案例1】2013年3月19日上午,我校学生宿舍7区8栋115寝室,因未关宿舍门,被盗笔记本电脑2台,直接损失7600余元。
      【案例2】2013年7月2日早上,我校学生宿舍7区4栋116寝室、8区9栋517寝室,因未关宿舍门,各被盗走笔记本电脑1台,直接损失7800余元。
      【案例3】2013年3月31日,我校学生侯某某趁宿舍室友上课之机,将室友两台价值8000余元的笔记本盗走,在长沙以2800元卖出。4月25日,侯某某再次作案,将室友安装在墙上保存有两台笔记本的保险柜偷走,准备再次去长沙变卖,被学校保卫处侦破。侯某某后被学校开除。
      【案例4】2013年9月28日凌晨,犯罪分子通过攀爬墙外下水管道,从阳台或厕所窗户翻入我校学生宿舍8区2栋2楼七间宿舍,接连盗走6台笔记本电脑、4部手机、1部数码相机和现金2300余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0余元。后经调查,该七间宿舍均是阳台或厕所窗户没有落锁,其他几间落锁的宿舍没有丢失东西。
      三、防盗的技巧
      (一)要提高防盗意识
      高校校园人员流动性大,而且人员构成复杂。窃贼混在其间,眼睛盯着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刻提高警惕,提防窃贼。
      (二)注意保管重要物品
      外出时,要关好窗、锁好门。一个人在宿舍时,即便上厕所、上水房洗衣服,短时间即可回来,也要锁好门关好窗,防止被犯罪分子溜门盗窃。
      上课、晚自习等长时间离开宿舍应将宿舍门、窗关好并反锁;晚上睡觉也要关好门窗,防止“钓鱼”等;
      (三)妥善保管好现金、存折、汇款单和银行卡等
     现金最好的保管办法是存入银行,随用随取,不要把大量现金长时间放在手中,储蓄时要加入密码,密码应选择容易记忆且又不易解密的数字,千万不要选用自己的出生日期做密码,且不要告诉他人,卡、折、身份证要分开存放。这样,即使存折或现金卡被盗,犯罪分子也不容易取走钱,事主也有时间到银行挂失。身份证是最有效的证件,存折丢失,可以凭身份证去挂失,凭身份证去取款。因此,存款单据、汇款单据、存折及现金卡要同身份证分开存放,防止被犯罪分子同时盗走。
     (四)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贵重物品不用时,不要随便放在桌子上、床上,要放在柜子里锁好,防止被盗。放假离校时贵重物品,不要放在宿舍里,防止被盗。
     不要随手将笔记本电脑、手机、钱包、数码相机等贵重物品放在桌面或床上,而要锁在柜子或抽屉里,最好是购买或租用保险柜用来存放贵重物品;
     贵重东西放在公共场所(如球场、图书馆、教室、食堂等),一定要有人看守。
     (五)发生被盗,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报案
     发现被盗时,头脑要清醒,不要急于到室内查找自己的物品。首先要保护好现场,任何人不要进入室内,以便公安人员在现场提取犯罪分子留下的痕迹。其次,要马上报告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请他们来现场调查了解。第三,配合公安保卫部门查破案件,如果发现存折或汇款单丢失,要马上到银行、邮局去报告、挂失。平时如果丢失贵重物品、自行车等,也要及时到学校保卫部门报告,讲明丢失或被盗情况及自己物品的特征。 
     (六)其他注意事项
     不要随便留宿他人,不要随意让不熟悉的人入室,以防“引狼入室”;
     要及时报修损坏的门窗,不要大意,一免后悔。对上门进行水电维修、寻朋探友、推销物品、捡收废品的陌生人,要多留个心眼;
     做到换人换锁,尤其是被盗后更应该及时换锁;不将寝室钥匙借与他人单独使用,以防止钥匙失控被盗;
 
     特别提醒:自学校学生宿舍启用门禁后,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从开学以来发生在学生宿舍的盗窃和诈骗案件来看,均为宿舍门禁未关闭,外人趁机进入学生宿舍造成的,甚至包括进入学生宿舍推销文具进行诈骗。所以建议同学们一定要遵守学校门禁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门禁发挥效能,对故意破坏门禁设施的学生按照相关规定从重处理。
 
 
防诈骗篇
      一、校园诈骗类型
      尽管很多诈骗的情形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降临在自己的头上时,很多人还是一步步被套进犯罪分子的圈套里面。诈骗分子往往抓住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较少、比较单纯的弱点,利用个别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在校园实施诈骗。据统计,目前社会的诈骗手法有150多种,可谓种类繁多,且还在不断翻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1、震憾型。主要是指谎称有很紧急、危险的事情发生,让受害人一开始就陷入情绪紧张和焦虑之中,失去冷静状态下的正常辨别能力,从而按照骗子设计好的套路一步一步陷入骗局。主要有:谎称家人、学生有病、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诈骗;冒充公安、银行、电信慌称发生重大案件进行诈骗等。
      2、亲情型。主要是利用虚构的亲情、爱情、友情来进行诈骗。如QQ交友谈恋爱借钱诈骗;冒充老师、领导借钱诈骗;QQ、微信聊天中冒充熟人借钱诈骗等。
      3、诱惑型。主要是以虚假的或少量的利益相诱惑,让被害人欣喜若狂,觉得有利可图而进入骗子的圈套。如中奖诈骗;借钱给好处费诈骗;购低价物品(电脑、手机、文具、化装品等)、车机票诈骗;**包过诈骗等。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现场诈骗。即诈骗分子设计各种场景进行现场诈骗。常见的作案手段有:以次充好,推销假冒伪劣商品,骗取钱财,多伴有连骗带盗;以代销某种产品为名进行诈骗;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伪装身份,如病人、领导干部、企业老总、华侨、港澳人士、名校学生等,编造种种理由借手机打电话或借用银行卡汇款,承诺给予高额回报为诱饵诈骗等。
      2、短信诈骗。即诈骗分子通过编辑发送短信进行诈骗。常见的作案手段有:虚假中奖短信诈骗;信用卡消费、欠年费诈骗;出售试题答案诈骗;直接汇款诈骗;贷款诈骗;出售特价机票、火车票等低价商品信息诈骗;虚假补贴奖励、退费信息诈骗;冒充家人、好友出事诈骗等。
      3、电话诈骗。即诈骗分子通过直接拨打受害人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诈骗。常见的作案手段有:电话号码中奖诈骗;虚假补贴奖励诈骗;电话欠费诈骗;虚假绑架诈骗;冒充熟人诈骗;谎称亲属生病或出车祸诈骗;冒充领导(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等)借钱诈骗;谎称兑换手机积分诈骗;冒充邮政、政法机关人员以包裹有涉毒嫌疑或以个人信息泄露身份被冒用涉重大刑事案件等进行诈骗等。
      4、网络诈骗。即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主要诈骗手段有:虚假招聘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刷单(信誉度)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中奖诈骗;征婚、交友诈骗;QQ、微信聊天中冒充熟人借钱、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等。
      二、典型案例
      案例1:好“借”不还
      2013年9月19日,两个操广东腔普通话的青年男子,谎称是从香港来内地调研的大学生,以现金不够用,而信用卡又不能在大陆使用为由,向一同学借用手提电脑和信用卡,说是给家人联系,上传资料,接收家人的汇款,并许诺给同学500元好处费。为明确具体汇款金额,还要求同学现场查看一下卡内的余额。待同学明白过来,骗子早已带着她的手提电脑,取走了她卡内的7000余元现金溜之大吉。
      2015年12月24日晚上6点多钟一女生在宿舍门口碰到两个自称是中山大学大四的女学生,对方谎称钱包丢了,双方互留号码后,向其借了人民币3000元,并答应25日归还,但到28日对方一直未还钱,且手机无法打通,共计损失人民币3000元。
      2015年11月12日12时40分,一学生在矿院路口处,被一驾驶轿车内的三男子以借手机约朋友为由,并以假苹果手机作抵押的形式骗走一台ViVoX5max手机,
      案例2:幸运“中奖”
      2012年8月29日,某学院学生的QQ收到信息,说他的手机号码被抽中《快乐男生》栏目场外幸运观众,并获得一等奖,奖金9万元,外加三星笔记本电脑一台。他高兴地按照对方指令,先后以各种名义(公证费、税费、邮寄费等)给骗子打去了10000多元,却始终没有收到奖金和奖品。
      201年3月26日九华一同志收到一个手机号码为15520721643发来的短信,短信上提示他获得了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栏目组的奖励,并提供了WWW.TOVZJSTV.CC的网址链接,他登陆网址后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及银行账号,后接到一个手机号码为13161004017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称他填写了资料就相当于签订了协议,需先交纳5500元的费用后才能领取奖励,如不交纳费用将会由湘潭市岳塘公安分局的民警介入调查,并赔偿违约金13000元,诱骗威胁他在ATM机处分5次银行存转共计5500元钱到一个叫李文林(账号6212261509000506856)的账号上。之后对方还将继续行骗,被刘艳余识破,遂报警。
      2015年05月26,一女生收到“奔跑吧兄弟”栏目组中奖的电话,但需付手续费、税费、邮寄费为由,骗得她通过支付宝转走4500元。
      某高校大一学生A上网玩游戏时,网页弹出一条信息,称其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要求A两天内核实个人信息,填写收货地址,并留下客服电话。A拨打电话后,对此深信不疑,按要求汇款1000元税款给对方,后得知上当。
      案例3:占便宜是“亏”
      如:2015年3月12日17时左右,某学院学生在北校门口遇见一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该男子说有一台新苹果6手机可以以旧换新,让他把现在用的苹果5S再加1000元换新苹果6。该同学同意,马上把自己的苹果5S手机(价值5000元左右)和1000元现金给该男子,该男子离开后,同学发现新苹果6为模型机。
      2013年3月22日下午,一名陌生女子来小影宿舍推销文具。女子声称自己是上海市浦发商贸公司业务员,往学校超市送货,手里有剩下的一些文具,没有交回公司,自己扣下来销售,价格便宜。小影和室友都动心了,5个人每个人花了360元,买了一盒笔芯。陌生女子称一盒有752根。陌生女子走后,小影一数只有150根,于是立马报案。
      2015年4月10日,一同学通过手机微信看中了一台二手平板电脑,认为价格便宜,就和对方谈价,并用微信支付了对方1500元,付款后失去对方联系。
      2015年5月10日,两学生凑钱在网上向QQ好友购买手机,分两次给对方转账,共计转给对方人民币7400元,不但没有收到货物,而且对方取消了QQ好友的关系。
      案例4:存钱“返利”
      2014年2月19日,某学院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在某网站存钱可以返还红利,存100返110。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存了100元,果然返了110元,于是决定多存点,随把卡里的3100元全部取出存入该网站,这一次,他没有等到预想中的红利,连本钱也没有了。
      案例5:刷单、刷信誉返现
      2105年3月18 日报称,某学院学生找了份网上做兼职的工作,帮别人刷卡可以返款,他刷了第一笔单之后,真的收到了返款,接下来继续刷单的时候,对方就找理由要他分几次刷,还要求他给指定的帐户汇款。当他按对方要求分别往指定帐户上分别汇了三次(1090、1620、3270元)款之后,并没有收到返款,而且对方还要他继续汇款,这时意识到受骗。
      2016年03月16日报称,某学院学生报称:通过在网上的商城代刷“信誉”赚钱兼职,被骗走人民币9850元。
      2016年01月16日报称,某学院学生上网购物,收到一个购物刷单挣佣金的网站链接http://dns8.monbo.cc/goods-325.aspx?SITELD=15d1b89e,骗其输入了支付宝账户和支付密码,电子邮箱等,通过支付宝和工商银行卡被骗5238元。
      2016年03月03日报称,某学院学生的母亲在她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招兼职的QQ二维码图片消息,就把图片发给他,要他试一下。他就用QQ扫描加了一个账号为:2851106823,昵称为:诚信客服-186,公司名称为中惠网络技术服务公司的QQ,加后被对方以招聘兼职在淘宝刷单为幌子,共骗走人民币7920元。
      案例6:冒充领导
      2014年2月6日,某学院学生接到自称学院领导的电话,以给上级领导送礼为由,向其借转10000元钱被骗。
      案例7:网上购物
      2015年01月07日报称,某学院学生在宿舍浏览网页时,见到一个卖iphone6及6plus的网页,通过QQ与之联系购买一台iphone6plus,对方收到她的货款5880元后又以海关扣货需要交押金2000元,再次骗得她2000元,共被骗7880元。
      案例8:“公安”办案
      2012年12月11日上午,一女生在宿舍,接到显示为073184590661的“长沙”电话,自称是湖南省公安厅办案人员,以其身份证在光大银行开的账户涉及到300万的毒品交易为由,称将冻结其所有银行帐号,要求该女生将所有银行卡内的现金转入银监部门指定的安全账户(实际是骗子的账户),并嘱咐该女生不要告诉亲友。该女生信以为真,将邮政储蓄卡内的1900元全部转到骗子指定的帐号。
      2015年10月13日,一学生接到手机号码0073195588来电称:在上海静安工商银行办理信用卡已透支15860元,稍后显示号码为000862162588800的来电自称公安局民警称其信用卡涉及到贩毒洗钱,金额到达200多万,需按对方要求到工商银行自助机上转账,已转账3100元,发现被骗。
      2015年3月28日12时至17时,一学生在学校接到多个电话,对方自称是邮政、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讲他信息泄露,涉嫌犯罪,需其到柜员机上操作转出其钱,骗取人民币3898元,
      2015年11月3日8时26分,一学生接到一个自称公安机关人员电话,以他身份信息涉嫌金融诈骗,需要银行卡做担保,通过口令指示他在ATM机上操作诈骗走9120元。
      2015年10月25日,九华蓝思科技的务工人员王某称,接到一自称公安人员的电话,恫吓他参与了湘潭市工商银行行长王彪的经济犯罪,并有一个在上海工商银行办理的216万的银行卡是他的,欺骗恫吓他几个小时,要求冻结其银行卡,要其将钱转入安全账户,共骗走人民币29010元。
      案例9:包裹有“毒”
      2013年5月26日,某学院学生收到所谓“公安局”的手机短信和电话,告知别人邮寄给他的包裹被公安机关查获,包裹内有涉毒嫌疑,要求对他的银行存款实施安全保护。他信以为真,按照对方指令进行银行转帐,被骗走5700多元。
      案例10:拼车挨宰
      2013年8月28日,某学院学生,在长沙高铁站与一妇女拼车回湘潭。在半路,那妇女下车称要换零钱。妇女下车后,没过多久那个妇女就回来了,并问他和司机是否看到她的钱包,他们都说没看到。妇女称包内有1万多元现金,要求打银行电话查下司机和他的银行卡是否有转账,那司机马上把他的卡号和密码报给了妇女,那妇女打电话一查,说没有转。后学生也将卡号和密码给了那妇女进行查询,说是网络忙,将卡还给了学生。接着司机就找了个理由把他骗下车,他们开车走了。没过多久学生母亲打电话给高某,说卡上的钱一直在取,他拿去卡一看已不是他自己的卡了,2分钟内被取走9600元。
      案例11:投资理财
      2015年12月21日,学校一职工看中了一个名叫E租宝的网站以为买理财产品可以赚钱,被骗取了20多万元。
       案例12:退款改签
      2015年10月27日,一女生接到一自称是淘宝客服电话,说她的支付宝有问题,购物不成功,将退款,并要求她按对方提示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导致卡上的5914元全部被骗走。
      2015年12月2日,一学生收到一条信息,自称航空公司客服工作人员,以早几天所订机票因飞机故障要改签,需其提供保证金的形式骗走8009元。
      案例13:补偿奖励
      学校一学生接到一个电话15821446917称要给她的母亲发放残疾补助款,对方要她到自动柜员机上接收,她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到自动取款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共计被骗10000元钱。
      2016年3月15日,一学生接到一自称企业的电话,讲从其姐处获知了电话,因其考上大学时收到过考上大学有企业资助的登记通知,他当时登记过,所以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到自动机上操作被骗现金2000多元。
      案例14:网银诈盗
      2015年08月21日,一学生晚上7点多钟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显示其网银登陆了,后回到宿舍,打开网银发现有三笔支出,后他接到一个自称是拍拍网的电话称要退订要他手机上收到的一个验证码,他将验证码告诉对方后,被骗走19932元。
      案例15:QQ被盗
      某学院学生在寝室上网,突然显示她姐姐的QQ发来信息,让其帮忙网上充值,她没在意就充了300元,接着“姐姐”在QQ上又要求其充值更多钱时,她打电话过去,因姐姐没接电话,而QQ上“姐姐”又一再催促,她又给“姐姐”充了900元。过后,等打电话给姐姐确认,才知是上当受骗。
      案例16:网上购票
      一大一学生返乡心切,在网上订购了一张超低价的返乡的机票。不久,公司人员打电话,告知机票已出票,但是由于机器故障,得需要他拨打某电话“激活”。拨打了此电话后,被告之“激活”需要在ATM上输入验证码。他鬼使神差的来到ATM钱插入银行卡按照提示不断输入验证码,后来才得知,所谓的“验证码”其实是转账的金额,发现被骗后,前后9852元已经被骗走了。
      案例17:信息外泄
      某大学曾有7名学生家长先后接到以学校名义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这些家长的子女发生车祸,正在留医治疗,要求家长即刻汇款至指定帐户。诈骗者有的事先多次拨打学生的手机直至该学生厌烦而关掉手机,有的直接以公安机关办案名义要求该学生关机,随即拨打其家里电话行骗,家长接到诈骗电话后无法与学生取得联系而感到恐慌,有个别家长因而上当受骗,有一名学生家长就被骗10000元。
      三、温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警惕性,增强防骗意识,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或短信要谨慎行事,可以通过其他渠道验证一下再做决定。平时注意不要把自己及同学的家庭住址、电话等信息告诉陌生人。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
      预防诈骗的技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以为现在世界都充满了爱,人人都是正人君子。对任何人,特别是陌生人,不可以轻信,更不可以盲目随从。永远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哪天即使掉下来了,那一定不是馅饼,一定是陷阱。
      保持健康心态,树立防骗意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法律法规,掌握一些预防受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善于辨别真假,对自己要洁身自好,严格要求。
      ⑴不贪私利,不图虚荣。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加强自身理想、道德、情操的陶冶,自觉拒绝金钱,名利的诱惑,不要贪便宜,不要想发财,不贪私利,不图虚荣,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
      ⑵知心知彼,心明眼亮。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要认真审查对方的来历,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处事,观其行、辨真伪,三思而后行。比如大学生在择业活动中,对意向性单位的基本状况、工作性质要多了解,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对已找到的工作岗位轻率相信,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
      保持健康心态,树立防骗意识;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网聊内容文明,不泄露个人信息;陌生电话,先与家长或辅导员联系;不要与陌生人“搭讪”;落实信息、冷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听、不信、不转帐、不汇款、不理睬。